编者按:2023年7月23日,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第5版专版刊发题为《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文化“两创”赋能“五育”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格局》的文章。文章系统梳理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落实文化“两创”方针,创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载体、方式和方法,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格局,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人生出彩的生动实践和工作经验。实践永无止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立德树人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让我们继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强烈的使命感、高远的境界、务实的举措,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过程中,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担当、有智慧、有才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报国兴市新征程谱写新篇章、铸就新辉煌。
![图片 图片](/__local/D/23/80/3BB738AC2A9B83A67D5AD64C026_3C891BFE_138F4.png)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文化“两创”赋能“五育”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格局德州窑红绿彩被誉“历史的彩虹”,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日前,山东省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德州窑红绿彩瓷展,在山东省文化馆展出。活动由山东省文旅厅主办,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等单位承办,全方位展现德州窑红绿彩瓷在技术、形式和审美上的传承与发展,探索中国陶瓷艺术在“传统与现代”“追求与创造”中的新工艺,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守正与创新。
![图片 图片](/__local/E/D5/50/85BC37939A11E66DE6F244EFF19_69893D05_B2A6.png)
![图片 图片](/__local/C/69/F8/64AFC647239BAFC06E2AF8FD1EE_C576170D_6015A.png)
德州窑红绿彩瓷
成果展是学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区域文化高地,学院坚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文化“两创”赋能“五育”,构建起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格局,谱写了办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精彩华章。
拓宽思政路径,充实德育内涵
为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报国兴市,学院汲取儒家学派伦理学“德”文化和墨家学派职业教育“能”文化的精华,融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地域文化、技能文化和公司文化,积淀形成德能特色校园文化。
![图片 图片](/__local/2/06/32/55061D6D228F584A3F62F06EBB5_EF65C60A_76D7.png)
中华德能鼎
![图片 图片](/__local/8/D3/CD/BF3F2385E5E428A886C7022E77A_C1B6FB8D_EDA5.png)
德州十大名人浮雕
![图片 图片](/__local/C/9E/C3/5B1C9698AF71B7D7AA87FA27FC8_DCB9C05B_4E53B.png)
德能特色校园文化是学院文化‘两创’的成果,其中,“德”来源于传统,同时,又具有现代气息,内涵丰富,突出表现在具有红、黄、绿、彩等浓浓的思政底色。“红”即“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黄”即增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黄河精神,热爱祖国、忠于祖国、奉献祖国。“绿”即坚持科学发展观,弘扬绿色生态观念、养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彩”即尊重差异性,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人人出彩相结合,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德”的标准和要求有机统一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起融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生态文化“五位一体”的德能文化育人体系。学院被教育部评选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被团中央评选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
明势顺势造势,搭建智育平台
以文化“两创”推进智育,观大势,占先机,布新局,与时俱进打造专业、团队、服务社会工作升级版。
为解决我国芯片产业“卡脖子”问题,助力芯片产业自立自强,学院设立集成电路专业,与杭州加速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集成电路学院,将以封装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起点,向岗位上下游拓展,打造与全产业链发展相匹配的集成电路专业群。
![图片 图片](/__local/9/78/FE/5C1F17DB33CA6E13CC614F91B11_D6951C37_ABAB.png)
![图片 图片](/__local/7/E7/C9/6B4DE9F22C1337EF8F8010E937B_A0C71D71_E65C.png)
集成电路产业学院揭牌成立
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围绕服务山东省“十强产业”和德州“叁叁倍增”产业培育需要,学院还设立新能源汽车技术、动车组检修技术等战略性新型专业,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先进科学技术改造提升专业,形成“2+4+5”的专业群整体发展布局,建成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国家级骨干、省级特色专业8个,建成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山东省品牌专业群4个。
![图片 图片](/__local/A/2C/98/23DBE99C641B106FA1B6F320233_BB241476_337C5.png)
![图片 图片](/__local/D/7A/04/387D4BE523ACFE25425ECC43528_E684A077_6DC38.png)
![图片 图片](/__local/8/CA/F6/F71E9464F3A164480074E57EB5C_6E3FF34D_8F76.png)
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
![图片 图片](/__local/7/86/8C/FB672AEA44ED2D66717CD0009C0_18F69294_E934.png)
多线联动智能教学工厂
为更好建设优质专业群,学院成立教师工作部和教师党支部,出台师德建设制度,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建立起“一优、叁强”(优师德、强教学、强实践、强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体系,培养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黄大年教师团队2个、名师工作室5个,培养省级教学名师、技术能手和齐鲁首席技师15人。
![图片 图片](/__local/2/63/32/29C6B67A186D5234F57DA666873_3605B8D5_8781.png)
与马来西亚和立大学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
![图片 图片](/__local/5/C3/82/6AF3D3EEACC75FD8B4B6BA69DF3_692AC81B_AA10.png)
![图片 图片](/__local/7/BE/5F/6C663136B553768D957C32C8B01_35E5B4DD_A346.png)
开展技术培训
学院在服务社会中展现新作为,先后与德州市11个县(市、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面向全市各行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累计培训30万人、职业技能鉴定5万人。此外,还成立应用技术研究院和36个技术服务团队,年均为公司解决技术难题100余项。
2023年学院又启动“服务公司高质量发展‘十大平台’建设工程”,着力建设共享阅读平台、技能培训平台、创新创业平台、科技研发平台、场景科普平台、成果转化平台、网络直播平台、人才资源平台、数字设计平台、信息交流平台,为服务乡村振兴、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市和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注入新动能。
奏响拼搏乐章,打造体育品牌
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身健体经验的基础上,投资6000万元建设省内一流水平的综合训练馆,进行整体文化创意策划,建成高端大气、特色鲜明的体育文化综合体。
![图片 图片](/__local/A/54/F7/A15722906811744D48C6895C5CC_DB270990_592F5.png)
![图片 图片](/__local/D/34/B2/8B6CF3F47413615A748D925670E_5F75DACE_8D0E.png)
![图片 图片](/__local/A/63/6C/42004F06B41744D26E6633E2434_7AF59590_AA95.png)
![图片 图片](/__local/A/4C/99/149A72E403016B3183E2DCAA961_D0997EBB_C77D.png)
学校综合体育馆
开足上好体育课,开设龙舟、武术、舞龙舞狮、花样跳绳选项课、选修课,开展“每天阳光体育运动一小时”活动,形成“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形成“一校多品”的教育教学改革特色,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在95%以上,入选全国高职院校体育工作“一校一品”示范基地。
![图片 图片](/__local/A/E7/5E/845E752DE9692E5C7086E0B1B61_5A9591C4_CA96.png)
花样跳绳队
![图片 图片](/__local/A/49/5A/0F0FFF9B09267A232EE2D937E6A_BF370A7A_14280.png)
龙舟队
![图片 图片](/__local/F/3E/83/8C5018D40592EFC483928015E16_5EDE8020_10AC1.png)
田径队
![图片 图片](/__local/D/11/AD/585777799DB29A224D3D47118FD_8C7AB889_ACA3.png)
健美操队
![图片 图片](/__local/8/73/0A/F49828321A0FE6DE595C8DAB568_7FD01086_ED59.png)
足球队
在抓全民体育的同时,学院还大力发展竞技体育,组建田径队、龙舟队、花样跳绳队、排球队、健美操队、健身健美队、女子篮球队、足球队、男子篮球队、乒乓球队、网球队、武术队等13个竞技运动队,由国家级健将担任主教练,锻造了竞技体育“梦之队”。
![图片 图片](/__local/9/AD/EB/682A9FA522AF64D805DF9555199_559850AB_E444.png)
![图片 图片](/__local/4/5C/DB/20E47EB2EAFBC7E098EC43CF661_4CE63A37_1D229.png)
![图片 图片](/__local/F/98/9C/72F4B89B7EE6E62448DCCD2B2AA_8822D407_70C1E.png)
![图片 图片](/__local/8/0C/AB/0EDAE5078741698D288332ED89D_A005C547_8257E.png)
![图片 图片](/__local/D/86/8E/229989C4D0F2CB67AB879AA329E_0C90712B_94A70.png)
![图片 图片](/__local/5/E1/E2/9C53718C28BD13506389D896502_4BDB95B4_CDF4.png)
体育项目获奖
在刚刚闭幕的第11届中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学院龙舟队奋辑扬桨,与全国强队同台竞技,斩获金牌2枚,共揽获奖牌4枚,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此外,在2023年全国跳绳联赛(广西北海站),学院德能跳绳队斩获13金,共揽获奖牌21枚,用速度与激情诠释“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体育精神。
润心固本培元,完善美育格局
为培养有正能量、有品位、有创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以经典诵读提升学生的品位境界,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经典诵吟等必修、选修课程10门,强化中华经典诵读、吟诵,有效提升了师生的文艺素养和审美能力。在2022年山东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学院获一等奖1项,共揽获奖项5项,被评选为山东省中华经典诵吟特色学校。
![图片 图片](/__local/B/DD/58/030E46D97F39282B73CF3631347_3656566F_9BAD.png)
![图片 图片](/__local/5B/22/F3A2AE653F184F78980DEDE4A06_5015A2EB_6E7A7.png)
![图片 图片](/__local/6/C3/F0/80F47A06599A634995B204B6101_FAF4921A_1650C.png)
![图片 图片](/__local/B/87/E9/070A5DE390DD2E1FD57153043C2_92C2304E_A2BA.png)
![图片 图片](/__local/3/9F/3D/94CDA119E244DED7F6E020B770E_4EF992E9_B2EA.png)
![图片 图片](/__local/A/FA/CC/C97742DC67957B0240FEBF551DE_DDEC78D1_5DCC.png)
![图片 图片](/__local/D/8F/CF/12119AC396D8D737F5D684864E6_E65B9313_EA17.png)
![图片 图片](/__local/A/35/7F/21660110477C2ED5226D9A5809D_2A586DB7_A493.png)
![图片 图片](/__local/8/33/60/ADD8C7B54DB02AC58E1915AAA61_C323130C_C51F.png)
![图片 图片](/__local/9/BD/BE/C7C25E182754C5E5E8FB0246DAE_20FB3B1E_DD63.png)
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
各团总支成立美育工作坊,引导每名学生在校期间从绘画、剪纸、雕塑、书法、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各类器乐、舞蹈等选择一项艺术技能,并达到一定水平。大学生得到美德熏陶,自得其乐,不仅“有一手”,关键时刻还能“露一手”。
培育美德,涵养“阳光自信,大气厚道”的“德职气质”。学院教师学高身正、立德树人,兢兢业业工作,冲在一线、干在实处。计算机系党总支书记程磊与学生作朋友,救助贫困学生,引领学生规划人生、人生出彩,被大学生亲切地称为“程叔”。学院学生胸怀“国之大者”,以德为先、以德为重,坚守“社会公德”,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凝聚人心的正能量;坚守“职业道德”,迅速适应新岗位、新环境,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成长为行业翘楚、骨干栋梁;坚守“家庭美德”,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互助;坚守“个人品德”,涵养浩然正气,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成为扬正气促和谐的标兵。
涵养工匠精神,创新劳育机制
学院通过文化“两创”,弘扬匠心精神,传承创新技艺。依托国家示范职教集团培育单位——德州职教集团,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科教融汇要求,与知名公司共建新能源产业学院和8个混合所有制学院,培养现场工程师,推行公司新型学徒制,培养了大批工匠,被评选为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图片 图片](/__local/2/6B/35/7D00F7C22879FD3674D90AFF656_DBBE0C33_9C8D.png)
![图片 图片](/__local/E/F5/61/3DDB4202E391EE172642B8FE06F_4B0A3B88_A898.png)
获2021国赛“光伏电子”赛项一等奖
![图片 图片](/__local/E/38/2A/E38072D1A9032629D7D5F79AD77_735B5E7C_9178.png)
获2022年国赛“光伏电子”赛项一等奖
![图片 图片](/__local/B/7F/08/4BEC530BBAC5BEAD525D37DC009_6A0469E2_B273.png)
![图片 图片](/__local/BF/3F/B18A475219AF3A7B565E9B7CF10_ED9CDFE0_FE16.png)
“移动应用开发”和“可再生能源”两支代表队进军国际总决赛
以大赛作为培育匠心的抓手,学院根据就业岗位设置赛项,在各专业全面铺开技能大赛,铸就了德职技能大赛的“金字招牌”。学院承办2021年、2022年国赛“光伏工程”赛项,代表山东省参赛并斩获一等奖第一名。学院省赛总成绩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在刚刚闭幕的2023年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暨国内决赛“移动应用开发”和“可再生能源”赛项,学院2支代表队获得进军南非主赛区总决赛的入场券。
![图片 图片](/__local/6/4F/C1/12AEF159BA6C1097AD3344121A9_89B8B5E0_3A91.png)
![图片 图片](/__local/7/ED/4B/622BCE3A2C2DE52148E12C2770B_3D927418_877D.png)
技能大师徐继忠老师展示技艺
围绕传承创新宋磁“德州窑”红绿彩技艺,学院组建技术服务团队,成立研究院,在复原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将传承创新融入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之中,使大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育匠心、精湛技艺。还与东海集团合作共同研发红绿彩瓷新产物。学院被省教育厅评选为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入选2021年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此外,还建成德州黑陶、扒鸡、红绿彩、运河菜和传统木艺5个山东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
文化“两创”赋能“五育”,构建起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格局,助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深受公司和社会欢迎,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达96%以上,学院被评选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和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也为争创国家“双高校”、职教本科专业和德州职业技术大学持续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