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学校要闻

德州晚报9月9日专版触德州职院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审核:编辑:复核:来源:主站站点 日期:2019-09-11浏览:

近年来,围绕创建省级特色名校和省优质高职院校这一工作主线,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以下简称“德州职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建成一支教学强、实践强、科研强的“叁强”师资队伍为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学校核心竞争力显着增强,在国内外大赛中成绩斐然,在服务地方经济新动能中贡献了“德职智慧”“德职方案”,充实了德州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内涵。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一流师资队伍

2019年是德州职院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年。

1月份,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单位”;6月份,入选教育部首批1+齿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名单;2019年专升本成功率为18.1%、招生5800余人,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一次次辉煌成绩离不开学校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学校坚持教师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教师培养”放在首要位置,“走出去”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职教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办学水平。

今年,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党委书记樊兆杰、院长张同光等领导多次带队前往法国、德国、上海、天津等国内外优质高校、先进公司学习经验,就开展合作办学、师资培训、学生交换访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度交流和探讨,对接了国际一流职教标准,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专业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等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截至目前,学校有山东省教学团队5个,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2个,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3个,省教学名师3人,省青年技能名师3人,齐鲁首席技师2人,省技术能手2人,德州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市首席技师10人。

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带动了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显着增强,学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化合作办学等方面成绩斐然。

增强办学“硬实力”打造优质品牌职校

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不断增强办学“硬实力”并重。近期,落户学校的德州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总部和11个分中心拟投入使用,该项目由德州市政府投资1.8亿元建设,是德州市创建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亮点工程,总规划建筑面积36576平方米。

此外,学校还拥有价值1.4亿元的现代化教学仪器和设备,装配高标准实训室154个,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50余个,建有实习工厂和汽车驾驶学校;拥有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开放式公共实训基地”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个。

有了硬件保证,师生在科研、大赛中如鱼得水。7月3日,教育部公示“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名单”,德州职院成绩优异,获国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叁等奖1项,共19名学生获奖,获奖等次均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奖学生数量在全国1400余所高职院校中位居第68位,在山东省位居第4位。

不仅如此,德州职院在田径、健美操、排球、花样跳绳、龙舟、乒乓球、篮球等多方面遍地开花,为全市赢得了诸多荣誉。

坚持课程思政与技能大赛相融合。德州职院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引领作用,坚持以赛促学、以赛强师、以赛促改的办学理念,激发学生重技能、修技能、练技能、比技能的热情,促使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实现零距离就业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院长张同光说:“要把毕业生就业创业升学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狠抓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增强毕业生就业创业升学硬实力。”

在教学与就业实践中,德州职院与多家公司达成联合招生、委培班教育合作意向。经过不断探索,德州职院已经探索出一条毕业生“零距离”就业途径,且学生到岗工作后,受到用人单位的诸多好评。

5月15日至17日,德州职院与鲁南制药在市场营销专业采取冠名班形式人才培养方案,将公司文化和课程融入课程体系,学生毕业实习及就业均由鲁南制药集团负责安排;5月23日,学校与光明乳业(德州)有限公司就公司内训师到校授课、校企共同进行技术开发与专利申报等达成初步合作意向;7月13日,德百集团与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联合开办的委培班开始招生。

德州职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实做强“集团化办学工程”,为学生搭建更多更广阔的双创平台,开创出一条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学校与公司无缝对接的“全过程”就业之路,为德州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贡献“德职智慧”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的职能、定位、使命和优势,也是职业院校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6月18日,乐陵市政府与德州职院双方代表签订合作协议,在协同育人、共享资源等方面建立健全政策支持、服务保障机制,搭建人才、技术、项目等供求信息发布和对接平台。这是德州职院为地方发展育时代新人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德州职院不断深化校政、校企合作,聚精会神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德职力量”“德职智慧”。

为更好地与地方行业公司发展契合,德州职院在专业设置上新增工业机器人技术等11个专业,调整、撤销12个专业。同时,紧密对接德州“中国太阳城”和“中国粮油食品城”建设,做大光伏等新能源类专业群,做活粮油食品类专业群;牵头成立的德州职教集团被评选为“山东省骨干职业教育集团”,有成员公司389家、行业协会13家、学校成员39家。

目前,学校已与德州各县市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德州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一区四基地”战略定位开展培训,依托“德州创新创业大学”平台升级改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园”,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

学校优秀教师代表

董圣英:

1962年8月出生,教授。先后获得“山东省技工教育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曾发表教科研论文10余篇,承担省、市级教科研课题6项,主编工学结合教材5部,被评选为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指导教师。

刘文娟:

1970年1月出生,教授,现任德州职院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系主任。先后获得“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名师”“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山东省教学能手”“德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孟繁营:

1973年1月出生,教授。先后获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荣获市劳动模范、市五一劳动奖章、市第七届青年科技奖、市科技进步叁等奖等荣誉;省“名师工作室”、省级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省级特色专业负责人,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教材6部(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完成教科研课题13项。

相付阳:

1970年出生,副教授。先后获得“德州市首席技师”“德州市技工教育优秀教师”“德州市技术能手”“德州市青年岗位标兵”“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技工教育优秀教师”“齐鲁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俞荣 摄影 高家辉 通讯员 李金甫】